8月24日,2025年大运河绘本共创系列活动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无障碍与英文版本共创专场。本次活动以促进残健融合、推动文化交流为宗旨,特邀蛇年无障碍春晚手语主持人林文龙老师以及英文志愿者团队,与青少年们一起,探索用手语和英语讲述大运河故事的新方式,共同绘就多元沟通的同心圆。喜善基金会作为公益合作伙伴,为活动提供了支持。





活动现场洋溢着跨越语言障碍的温暖与欢笑。林文龙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大运河绘本中的单幅画面转化为手语表达的精彩课堂。


“小青蛙怎么表达?”林老师双手先用一只手做出一个“类C”的手型,手指并拢,弯曲,掌心略空,像一个罩子,然后做出跳跃的动作,孩子们专注地模仿着,很快掌握了这个生动的手语词汇。





“公园”、“博物馆”、“运河船只”……随着绘本画面的展开,林文龙老师耐心地教导每一个相关词汇的手语表达方式。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这些词汇的手语,还在林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手语描述整幅画面所讲述的运河故事。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手语这门视觉语言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听障人士沟通的方式和特点,培养了包容和理解的心态。






“手语是一门非常优美的语言,它用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递信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法和文化。”林文龙老师表示,“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沟通的多样性,在心中种下包容与共融的种子。”


活动第二部分,英文志愿者吴孟儒、玉娇带领孩子们进入英语绘本共创的世界。志愿者们从单词到语句,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用英语表达绘本中的运河故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志愿者采用了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年幼的孩子侧重单词认知和简单句型,对年长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尝试用英语描述完整的画面情节。








“The Canal frog adventure.”(运河蛙的奇幻之旅)志愿者玉娇引导孩子们朗读英语句子,并详细解释其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孩子们踊跃尝试,虽然有些发音还不够标准,但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本次活动是统战工作推动文化共融、促进残健融合的具体实践。组织方表示,通过邀请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参与,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包容心态的平台。这不仅是一次语言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包容性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参加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性,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包容心和同理心,这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25年大运河绘本共创活动已完成2次故事工作坊和4次绘画工作坊,本次创新探索无障碍和英文版本,让这座千年运河的故事能够以更多元的方式被讲述和传播。接下来,大运河绘本将进入修改和提升阶段,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家见面。